千书万卷终觉浅,唯有前行获真知


俗话说,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行万里路不如阅人无数。毕业到此刻将近一年的时间里,我作为地质队员中的一员,跋山涉水去探索自然,朝朝暮暮的路上不免会遇到许许多多奇特的人、事、物或地方,老人的眼神、孩子的脸庞、民间的传说、质朴的民俗以及大自然的鬼斧神工……让我发现了从事地质工作的价值所在,也逐渐认识了地质工作是一项需要智慧和无私无畏的情怀才能为之奋斗终生的事业。下面主要就如何做好地质队员的本职工作,谈谈个人的四点体会:

首先,尊重知识是前提。地质队员受过高等教育,基础知识能够透过书籍或互联网获得。但是在野外一线,我们每一天要应对的是自然界的无字天书,这时候,手中的地形图就是我们的金钥匙。只有尊重知识,善于学习,才能利用地形图设计出最佳路线,行程消耗体能最少,时间最短,工作效率最高。

对于怎样用地形图,林彪曾写道:搬个凳子坐下来,对着地图看,从大的方向到活动地区,从地区全貌到每一地段的地形特点,从粗读到细读,逐块逐块地读,用红蓝铅笔把主要的山脉、河流、城镇、村庄、道路标划出来,边读,边划,等到地图差不多快划烂了,也就差不多把地图背熟了,背出来了。

是的,一切的成果皆是这许许多多的野外记录一次次的拼接起来,从而在一张看似不大的地形图上将其逐一呈现,使其变成一张地质图。在地质图的每一个角落都可以说是留下了地质工作者的脚印。也许我们能在地质图上看到每一座山头的具体出露情况,但是我们却看不到登山之路上满路荆棘;也许我们能在地质图上看到每一个地层分界线的具体位置,但却看不到寻找地质界线路上的满地汗水;也许我们能在地质图上看到每一条山脉的清晰走向,但是我们却看不到在山脚小路上的满目杂草,我们地质工作者一直在路上。每一个地区都是在一代代的地质工作者的开垦下一步步走出了它的神秘,敞开它的胸怀拥抱自身的价值。进行地质工作的第一部分就是对前人工作的学习与认知,这个过程便是地质工作者的思想与精神的传承,我们站在前人的肩膀上,看的更远。这条路虽然漫长,但是每一代地质工作者都一如既往地奉献着自己的热情与青春,所以这样,即使满路荆棘与悬崖陡坡也同样无法阻挡我们的脚步!

取乎其上,得乎其中。不妨把一次次出工看作一次次冲锋,那么整个项目就是一场场战役 ,而我们地质队员则是最前线的指挥官,同行的民工就是士兵。以这样的心态来精读地图,尽量把山脉、河流、道路等地貌要素烂熟于心,并在实际勘查中核正,这种经验积累一段时间后会质变为直觉。总而言之,读地图,不只是技术,更是一门艺术。尊重知识者,很难不成为一个精英。


第二,依靠群众是基础。在与当地群众长时间的接触中,我提炼出三个关键词,洞察人性,供其所需,不作恶。新到一个地方,要想顺利开展工作,我们就需要联系当地村官和群众,尽可能获得他们的支持和帮助。因为,有时候,我们需要询问灾害发生时的情况和灾情史;有时候,我们挖探槽需要雇民工;有时候,我们需要有人带路;有时候,我们的转机师傅需要用水用电……刚开始深入山林问路时,不时有村民问我们是做什么的,一般回答做地质勘查,再追问勘查什么时,我的回答是地灾。之后多数场合,带路的老乡会抢着回答,语气中透露出一种参与地质勘查事业的自豪感,有时还会加一句“这是国家在关心大家安危,特地派人来治理灾害”,这种气氛往往也增加了我们艰苦奋斗排危除险的动力。

当山里人知道我们是在为他们做地灾勘查,他们不只是热情邀请你喝水吃饭,还会让你感动,甚至惭愧。有一次,翻过山头上下到沟内,山脚处的一户人家,没有院子,房子外墙壁上的白石灰掉下了几片,里面的土砖就露了出来,这种老房子听同行带路老乡说有几十年历史了,周边一小块空地上摆放着大约二十根柏树,大约五十来岁的男主人正锯着木头,听说我们是来地灾勘查的,他看着我,眼神很虔诚的样貌,说:“这泥石流每年都把我家庄稼给冲毁了,现在终于盼到有人来收拾它,这可真算是苍天开眼了呀!”这句话让我很意外,更让我无奈。

本质上来讲,地质工作为了人民,因此要相信群众,依靠群众。有一次刚到一个乡镇,需要找房子住,遇到一个蛮胖的大叔,一听说我们是地质队做地质勘查的,就让我们不用担心,他会把我们安置好的。之后我们才明白,他年轻时当过生产队长,以前陪国家林业局的几位技术专家在周边考察了几个月,因而对国家公益事业和国家工作人员很有感情。

山里人体力比我们好,他们也很聪明,有的还是退伍侦察兵,只要我们相信他们,把他们当做自己的同志,干活开始时作好技术交底,告诉他们地质勘查需要勘查哪些地方、做哪些业务和注意事项,让他们有种主人翁的参与感,并认为按照要求做就能更容易找到勘查关键点所在,那么他们做的往往也比我们想象中要好!

第三,组织领导是关键。阅人无数不如高人指路,这个高人便是组织。一个有强大生命力的组织,不管是宗教还是政党,都会回答一个基本的问题:我们是谁,从哪里来,到哪里去。党组织告诉我们,我们是社会主义劳动者,从群众来,到群众中去,宗旨就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目的是到达共同富裕,最高价值是实现共产主义。习近平总书记深刻指出“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我们作为受过高等教育,掌握专业技术的年轻地质队员,游历荒野乡村,眼见孤寡老人无所依,耳边犹闻山河艰,如何独作“谷中仙?尽管在实际工作中,我们要习惯风餐露宿,要防范毒蛇野狗,还要忍受暗夜孤独,而且收入不高,顾家不得。但是如果地质勘查工作,能够避免人民生命、财产的损害,保护美丽地球的自然环境,有利于人们生产和生活,让一方百姓学有所教,少有所爱,壮有所望,老有所养,那还有什么比我们年轻时代的地质工作更有好处的呢?


最后,地质工作是神奇的。何所谓神奇呢?这就要从我刚开始工作时说起了,有一次临时接到任务去那个“神奇”的地方——我们美丽的九寨天堂做设计变更的现场勘查,这也是我第一次来到这个“神奇”的地方,不成想,接下来的一年里我和这个结下了深深的缘分!那天,天空灰蒙蒙,小车在盘山公路上绕来绕去,右侧峭壁,左侧悬崖,看到远处耸立的高山,忽然有种压迫感和置于群山之中的孤独感,听师兄说工区地震发生过不久,所以道路两侧随处可见崩塌、滑坡、道路垮塌……,这种想像中的恐惧让我很不安,觉得事情并不简单。进沟时已是傍晚,之后不出所料,神奇的地方终究还是发生了神奇的事,小车开到一个下坡拐角处突然熄火了,还好司机反应快及时控制住了车子没有发生什么意外,但那之后车子便再也没法发动起来。祸不单行,与此同时大家的手机在这前不着村,后不着店的深山野林都没有了信号,沟内的天空越来越黑,气温也越来越低,我伫立在原地不知所措。最后司机带这同行的两个老乡往别处走去搜寻信号寻求帮助了,留下师兄和我在原地看车,心情复杂的我在车上躲避着山间的凉风,林中不停的传出各种野生动物的叫声,让我感到更加的彷徨不安,就这样等了快一个小时,远处传来了让我心里悬着的那块石头放下的声音——越来越急促的警笛声。没想到我这么多年我还能体验坐一次警车,还是以这样的方式,在这个神奇的地方,当然这一切经历源于这份神奇的工作。


野外实地勘察是地质工作必不可少且相当重要的环节。就拿我去年年底参加的九寨沟干沟泥石流勘查项目来说,带给自己的不仅仅是工作学习的机会,也深深感受到了野外地质工作的艰辛,这份艰辛也并不是随随便便能体会到的。这次做泥石流勘查设计,从最开始的12月份开始写任务书,做勘查雇人测图、挖探槽、打钻孔,最后做设计然后评审,到今年的3月底才算告一段落,期间我们也遇到了不少的艰难险阻——3月份的九寨沟还是一片冰天雪地。每天早上,我们早早起床,买了早饭,在路边边吃早餐边跺脚取暖边等待去工地的汽车,一天的工作任务就这样开始了。汽车到不了的地方,我们每天都得沿着沟内的碎石路步行十多公里的山路,当在泥石流沟内爬上爬下,调查物源、测方位、量产状、取样,感觉时间很快就过去了。中午就在山上吃点面包、饼干,喝些自带的矿泉水,在肚里凉凉的。实在累了,就休息片刻继续工作,白天完成野外工作,晚上回室内整理资料。在打钻孔的时候,由于天下着小雪,天气寒冷,沟内情况复杂,大部分时间我们技术人员都要在现场,监督现场情况,记录地质信息,并一再嘱咐钻机师傅注意户外安全。有一次在野外,已经是下午五点多,天空已经有些黑了,但是我们还坚持完成最后一个钻探孔的验收。尽管任务重、时间赶、工作量大,我们依然按时保质保量的完成了任务。项目工期抓得紧,我们就加班加点的干,就在陈总来现场指导工作那天,师兄还因为身体不适险些住进了医院,还好最后看了医生缓过来了……项目中,有很多东西我们都不懂的、不会的只能靠自己慢慢摸索着去尝试做。对于野外工作,酸甜苦辣的味道都有,而每种味道也都有它的营养。也正是这些野外工作量,让地质工作有了应有的成果与丰收。成果来自于我们的双脚,每天长途跋涉才换来的那几页纸承载着地质工作者的伟大蓝图。

高人指路不如自我去悟,经历得多了我就慢慢明白了,正如花草树木是大自然的组成部分,人也是自然的一部分。山脉,高原,河流只是自然的一种地形地貌,正是这些地貌构成了我们丰富多彩的地球家园。况且,在中国农村实行的是土地承包责任制,有山必有人,有人必有人家。土能生万物,地可纳千祥。不一样的地形地貌,当地人就有不一样的主业,我们接触的老乡也有不一样的本领,向他们请教,也能感受到国家政策给农业、农村、农民带来的变化,这对我们来说也不失为一种游历啊。


不久之前,我和当地的老乡偶然走到了一个视野很开阔的半山腰,他一一指给我看那几天去过的地方,爬过的山坡,走过的沟谷,“那个是水沟,那个是偏沟,那个是干沟,再上去是大草坡,翻过去就是九寨沟景区,就是那大家说的那几个海子。"这时候,突然感觉地形图变活了,不再是密密麻麻的线条和符号了,看到山川河流在我脚下,体验到了徐霞客当年的兴奋和豪迈。

对于当下,应对平凡工作的日常任务,有一个人值得我们学习,“他做每一件小事都像救命稻草一样紧紧抓住,等到有一天我一看,嚯,好家伙,他抱住的已经是能够让我仰望的参天大树了。“这是电视剧《士兵突击》高城对许三多的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