脱下志愿服穿上冲锋衣的地质青年先锋

“我深知,作为一名青年共产党员,关键时刻要不怕困难、勇往直前。”这是“9.5”泸定地震发生后,在一线参与地质灾害隐患排查工作的代新雲接受采访时说的一句话。代新雲,省地质局一三七队物探工程师,年轻的90后地质工作者,泸定地震发生至今,他一直坚守在地灾隐患排查一线。

脱下志愿服,穿上冲锋衣

9月4日,省地质局一三七队驻地所在的达州市出现新一轮疫情,整个城市实施了静态管理,作为一名共产党员,代新雲积极响应单位党组织号召,报名参加了社区防疫志愿者服务,并主动要求将自己值班时间排在凌晨3点至早上8点。9月5日,完成5个小时志愿服务的代新雲,简短休息后,便起床居家完成达州市城市地下空洞安全隐患方案编制工作。

9月5日12时52分,泸定县6.8级地震发生,正居家办公的代新雲感受到了强烈的震感,他的直觉告诉自己,这次地震危害程度大,灾区情况不容乐观,抗震救灾迫在眉睫。地震发生后,省地质局一三七队立即启动应急响应,决定成立抢险先锋队,紧急奔赴泸定灾区,代新雲来不及跟家人商量,第一时间便报名参加。他脱下志愿者服装,穿上应急抢险冲锋衣,简单收拾了行囊,带上自己的“宝贝”,便跟随队伍出发。

从川东北赶赴川西震中,抢险先锋队驱车近8个小时,行程700公里,赶到泸定震中时已是9月6日凌晨1点。代新雲跟队友们抓紧时间休息,迎接他们的将是繁重的工作任务。

把责任扛在肩上,用脚步丈量每一处隐患点

早上6点,抢险先锋队的队员们便起床,匆匆吃过早餐,分组开展地质灾害隐患排查。代新雲和另外三名同志分在一组,负责泸定县冷碛镇杵泥村、团结村、松林村排查工作。按前方指挥部要求,第一轮排查工作要在9月7日18时前全部完成。

时间紧、任务重,代新雲和队友们立即出发,对责任区域内隐患点进行逐一排查,驱车能到的地方便用车,驱车不能到的地方就徒步前进。代新雲说“第一轮排查非常重要,来不得半点含糊,必须站在为灾区人民生命财产负责的高度,谨慎细致做好工作。”为了能够高质量、高效率地完成任务,在灾区工作的前两天,代新雲一日三餐基本都是面包就着矿泉水。早上6点外出调查,晚上回到住宿地继续整理资料,直至凌晨两三点。

“我们把工作做细一点,灾区百姓安全隐患就少一点。”在泸定县冷碛镇杵坭村,代新雲一行路遇滚石,阻挡了前行道路,他便和队友合力挪开大石,继续前进。排查期间,余震发生,沿路飞石袭来,车辆险些就被砸中,代新雲和队友们毫不胆怯,依旧勇往直前。在二郎山隧道口,道路中断,为了查看一处地灾隐患点,他和队友们徒手爬上坡度近50度的山顶。两天时间,代新雲和队友对25个隐患点全覆盖排查,发现5处变形加剧。

9月8日起,灾区进入第二轮地灾隐患详查阶段,泸定区域内分了6个工作组,代新雲把责任扛在肩上,主动申请担任第四组的组长,担任了组长便意味着多了一份责任,第四组共由3个单位,3支队伍,12个人组成,他除了要完成外业调查,还要负责组内工作的统筹安排、数据汇总上报、信息和消息的上传下达等。这段时间,代新雲几乎每天都要工作到凌晨3点,而早上7点他又要起床出门,他说“只有把当天所有的事情理顺,才能对第二天工作做出合理安排。”在汇总时,为确保数据精准,他在完成既定工作后,花了两个通宵复核汇总整理第一阶段与第二阶段的数据,为后续工作顺利开展奠定了基础。

使用高科技设备,为隐患排查助力

从达州出发时,代新雲带上了他的“宝贝”,这个“宝贝”就是三维激光扫描仪,日常工作中,这个“宝贝”是他的得力助手。三维激光扫描仪能对危岩崩塌体进行定期、快速、准确的扫描,获取多期点云数据,并形成可视化三维数字模型。这次隐患排查过程中,代新雲就多次使用它对高位危岩体进行点云数据采集,将先进技术设备与传统地质调查相结合,大大提升了整体排查进度。9月6日,省地质局党委副书记、局长伍定到泸定检查指导工作并看望工作组时,现场观看了代新雲操作设备,并对先进设备运用于震后一线抢险进行了充分肯定,同时希望局属有关单位借鉴学习。

对于抢险救灾来讲,代新雲是地质工作者,是灾难面前的“最美逆行人”,是地灾隐患排查工作中的“得力干将”。而对于他的家人来讲,他是80多岁爷爷奶奶的乖孙儿,是两鬓斑白父母眼中永远长不大的“心肝宝贝”,更是刚订婚不久未婚妻心中担当负责的“如意郎君”。原本计划中秋节带着未婚妻回老家看望年迈的爷爷奶奶,结果因为抗震救灾不得不推迟。他说“家人都很支持我,等抢险任务完成了,再跟家人团聚不迟。”

“震后抢险很危险、也很艰辛,但我作为一名90后,作为共产党员,作为地质人,必须要用自己的专业知识,为灾区人民的安全贡献力量,我觉得很值。”“抢险先锋队中,有5名同志跟我一样是党员,我们成立了临时党支部,形成了战斗堡垒,争分夺秒排查地灾隐患,不叫苦、不说累,我们将用实际行动为党旗添彩,为党的二十大献礼。”代新雲坚定地说。